新加坡龙牙门旧址考据 

作者: 林朝华船长

 

 古籍里的龙牙门

印尼的凌牙岛:《諸蕃志》由南宋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适寶慶元年(1225年)著成. 卷上三佛齊:“在泉之正南,冬月順風月余方至淩牙門”。 宋朝时名淩牙門中的““ 字,这里指的是印尼廖内群岛南部凌牙岛(Lingga Island)的淩牙門(又称龙牙门,龙牙门山,龍雅山,龍雅大山龍牙國和凌牙国)。 龍牙山高1165 米  图2。 书记载船去三佛齊前先把三分之一的货物卸到是凌牙岛而非之前大家误解以为卸到新加坡的龙牙门。《海錄》卷谢清高同治1870年著中”龍牙國(霤裏),在舊港北,由峽口水路到此,順風約三日。由此北行日餘,則為柔佛霤裏此山多木,大者數十圍。中華洋船至此多換桅柁”。凌牙岛单马锡龙牙门在地理上是两个相距不远不同的地方但名字接近, 麻烦就在郑和航海图把位于民丹岛南部凌牙岛白礁的东部列为龙牙门图1, 是否茅元仪在编《武备志》的郑和航海图时的误编或刻版时误刻, 或是当地潮汕人方言的习惯叫法或其他原因就不可而知。《大德南海志》,原名《南海志》,因其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三佛齐国管小西洋:“龙牙山龙牙门便塾榄邦……… “所以是指三佛齐国管的两个不同地方。重点凌牙岛在高山上的二石柱之间是不能行船

 

1 茅元仪武备志》的郑和航海图二百四十卷十五页在印尼的龙牙门(凌牙岛/龍牙山)

图2,印尼凌牙岛的龍牙山

图3 新加坡的龙牙门石龙牙门(海峡)

新加坡的龙牙门石:元朝汪大渊撰《岛夷志略》1349年记载:“龙牙门 – 门以单马锡番两山相交,若龙牙,中有水道以间之。田瘠。稻少。气候热”。费信在永乐-宣德随郑和下西洋著《星槎胜览》和谢清高同治《海錄》三次提到龙牙门是指早期耸立岌巴港口西面水道入口图3处升出水面两块像龙牙大约10米高的石柱。

第一块是在东边如龙牙般的龙牙门尖石英国人称罗德妻石(Lott’s Wife rock),位于拉柏拉多公园 Tanjong Berlayar 丹戎贝拉亚角外,马来人古称Batu Berlayar 贝拉亚石意思启航石。1709年无名氏绘龙牙门海图只画了单独的罗德妻石(Lott’s Wife rock)和岌巴港内北岸的居屋图4。1823年绘的风景画图5英国人称中间(东边)那块罗德妻石(Lot’s Wife rock)。

第二块在画左边( 西边)比较矮的那块笔者根据图9  1926年海图称之Berlayar Rk. 龙牙门贝拉亚矮石5之前书上人都认为第二块石在圣淘沙岛西边的丹戎里茂角外海中的不远处,笔者认为可能不正确。笔者新的发现龙牙门海中二岩柱之间距离为100米,最深水道22浔或40米(1851年海图)。  刚过了二石柱后就是岌巴港口的海峡(丹戎贝拉亚角丹戎里茂角之间水深18米寬337米。根据记录1848年英国政府为了加宽岌巴水道将此龙牙门二岩柱一靠海边另一在海中都炸掉6。

图4 1709年的手绘海图龙牙门,內岌巴港北岸有屋子          

图5 向西望左右礁石中间水道的新加坡龙牙门1823年绘    

图6 岌巴港向西望褐色添加的是原来龙牙门二石所在位于拉柏拉多公园南角外不远海中

 新加坡海峡里的龙牙门(海峡): 茅元仪编《武备志》的郑和航海图上经过新加坡海峡航道上注明“吉利门五更   船用乙辰及丹辰针取长腰屿出龙牙门, 龙牙门用甲卯针五更船取白礁”简短34个字”但却偏偏没注明在新加坡 “龙牙门” 的所在地点“。笔者之前的文章 “郑和航海图里的淡马锡,龙牙门,官屿,凌牙岛” ,根据明朝不同的八条针路, 尤其是导航手册《顺风相送》成书于约1593年可能溯源于明永乐(1403) 记载 满喇咖回广东针路 :浯屿门放洋,二更取长腰屿不可行南,恐犯凉伞礁及沙塘浅。出龙牙门………笔者计算證明郑和时的官屿就是棋章山岛(圣约翰岛)其南边水域就是 龍牙門(海峽)所在处, 也是新加坡海峡图7。 门在航海古词里代表海峡或通道, 在名的挂号内“海峡”二字笔者特加上以区别岌巴港入口龙牙门二石。  

图7 郑和时的官屿(棋章山/圣约翰岛) 南部就是龙牙门(海峡)也就是新加坡主海峡的中段

新加坡龙牙门石的正确位置

主题要谈的是新加坡龙牙门旧址考据而非龙牙门(海峡)凌牙岛另外两个地方,  要寻找的是元代将近七百年前汪大渊到达单马锡所见到龙牙门地段如龙牙二石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英国和本地人论龙牙门二石都说是在岌巴港入口处拉布拉多公园的丹戎贝拉亚角外和丹戎里茂角(淘沙岛) 外之间,但准确的位置在何处?笔者经过探索和实地考察分别得出以下二石柱(1)(2)的确凿位置的海图资料。

 

第(1)块石: 龙牙门尖石柱(罗德妻石/启航石)位置:

1849图8汤申测量海图和后来1926图9海图,罗德妻石注明在丹戎贝拉亚角崖壁尾端东南方向10米处水边,或丹戎贝拉亚红信标灯Beacon方向069度 30米处。低潮时可从岸边步行到此石。根据笔者的推论 这块龙牙门二石中的唯一的一块在岸边低潮时可见其立于干的沙滩上,此石不在通航水道中不会由阻碍船只的通航因此没理由被炸掉。 证据是1926年(在1848二石清除之后) 海图上记录此石为1.8米高度,所以实际情况此石还存残留一部分没完全被铲除掉。

图8 1849年海图罗德妻石丹戎贝拉亚角崖壁尾端东南方向十米处

图9 1926年图贝拉亚矮石炸后在海中6浔深处(11米)要比周围环绕水的深度浅多,是乎原来就有一石在此露出水面

在1845-1850年汤申小姐绘的丹戎贝拉亚角外的龙牙门尖石画(罗德妻石)图10, 左边可见红色窄崖壁有三四道垂直裂纹也长了些矮灌木 ,崖壁尾端底在乱石沙滩上向东南延申10米处就竖立了一颗大约十米高英国人称罗德妻石,就是龙牙门二石其中一块上尖向左微倾像龙牙的石。还有绘画上近沙滩小帆船上站立人的高度,再加上中间远处武吉慈明小丘上的英国典型的黑白屋子,证明此瘦高龙牙门尖石估计的旧位置距离和大小准确。拿左边古绘画和现今拍的相片图11崖壁, 武吉慈明小丘的位置完美配对如模一样无误,现今相片缺的是已不复存的尖石由笔者添绘在行人道栏杆转折角外防浪石堤上,也就是在现今丹戎贝拉亚角红信标灯069度30米的地方。崖壁尾端的丹戎贝拉亚角红信标灯石和原有的龙牙门尖石之间的浅水沙滩现已被填高成为公园有海边栏杆狭窄的步行通道。

图10 1845-1850年汤申小姐画丹戎贝拉亚角外10米远的龙牙门尖石(罗德妻石)   图11丹戎贝拉亚崖壁 中武吉慈明小丘 右栏杆外绘已铲除龙牙门尖石

第(2)块石:龙牙门贝拉亚矮石柱位置:

·        英国人和新加坡学者一向来的看法龙牙门的另一石在岌巴港入口圣淘沙岛西端丹戎里茂角外。 但笔者遍寻了JT汤申 测量的1844年海图(石未炸掉前)图12 1891年和1926图9年到最新的岌巴港海图,岌巴海港入口寛337米中间深度17到23米。除了丹戎里茂角外23米海中现今立在一颗礁石上的丹戎里茂绿信标灯外,无法再找到丹戎里茂角外石柱阻碍交通或被炸后较浅海床的蛛丝马迹,笔者认为后来的英国人和新加坡学者对此石靠近圣淘沙的看法缺乏确凿的依据 。

·        笔者发现1884,1891和1926图9测量的三海图在丹戎贝拉亚红信标灯方向254度70米远的海底有一深6浔处图9, 这是此水域唯一在此处英国人在海中注明Blayar Rk(Berlayar)贝拉亚石或笔者认为就是龙牙门矮石所在位置,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实际记载 6浔处(11米)是石被炸掉后的深度,要比周围环绕水的深度浅多了,是乎原来就有一石露在此出水面。假设这就是龙牙门的第二颗石,两石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00米,它和龙牙门尖石(罗德妻石)之间有22浔(44米)的深水道如汪大渊所说的龙牙门:“若龙牙,中有水道以间之”。在现今海图上Blayar Rk(Berlayar)贝拉亚矮石, 丹戎贝拉亚红信标灯 和 龙牙门尖石(罗德妻石)这三红点连在一起几乎成一条70米+30米=100米长的直线图13

·        荷兰人于1580年从葡萄牙船上偷抄的航路指南,声称船先经过龙牙门Varella石(罗德妻石)后才进入岌巴港的入口, 此二石之间相隔投一石之遥的航道(100米)。丹戎贝拉亚角到丹戎里茂角相隔337米远非葡萄牙人形容的投一石之遥所以丹戎里茂角外并非第二块石的所在地。

·        图5绘画从岌巴港内向西望:左边贝拉亚矮石中间龙牙门尖石(罗德妻石)和 右边丹戎贝拉亚角崖壁龙牙门石中间为新加坡龙牙门水道, 龙牙门水道如画上方向线刚好是正西270度,画中龙牙门水道远方露出海面二小岛分别为8.5公里远的美宝西拉雅岛,这符合它们在海图上依据岌巴港的准确方向和距离

·        图11A 1946年(龙牙门石被炸除之前) 新加坡国家档案另一画里在龙牙门尖石(罗德妻石)紧贴在后和左边,可看到海中画有另一块个别比较矮阔和平顶石就是贝拉亚矮石.  但在丹戎里茂角外除了远方一艘冒黑烟的轮船外却完全没有任何单独的海中石的存在。

图11A 新加坡国家档1946年旧画里的岌巴港水道,右边是花柏山,远方水道右边绘有两块一高一矮龙牙石

结论

从以上五点, 龙牙门第二块贝拉亚矮石笔者不认为是在圣淘沙丹戎里茂角附近,而是在旧海图丹戎贝拉亚红信标灯方向254度70米远海中深6浔处注明Blayar Rk(Berlayar Rock)的地方, 更靠近拉不拉多公园竖立的White Obelisk白方尖碑标明亚洲最南端已有两百年的碑210度110米的海边处,但离圣淘沙丹戎里茂角却是更远的396米。

图12, 1844 年汤申测量除了罗德妻石没见第二颗龙牙门石

图13 航拍图三红点连在一起几乎成一条100米长的直线

现代龙牙门石航海纪念标志:

200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新加坡国家公园在拉不拉多公园内竖起人造的一大一小两块大约距6米的龙牙门石航海标志图14。正真的原来二石相距100米。 这人造标志其实不在原来二石的所在处,人造二石的位置是在原来龙牙门尖石(罗德妻/启航石)刚好以北42米的地方。

 

新加坡龙牙门二牙柱的矿石种类

感激新加坡PUB公用事业局地质学家Kyi Khin博士供给的Palaeogeography of Late Triassic red-beds in Singapore新加坡晚三叠纪红层岩古地理勘查资料:图15整个新加坡西南沿岸裕廊,巴西班让圣淘沙地段地质是属于晚三叠纪2.37到2.01亿年前的红层岩,是由河流冲积成带有红色氧化铁和砂岩层状的沉积岩石。在整个拉不拉多公园的崖壁,包挂丹戎贝拉亚角,对面圣淘沙岛丹戎里茂角地表上都可以清楚看到这些红层岩。图10从汤申小姐旧画上的丹戎贝拉亚角崖壁尾端(画左)和龙牙门尖石柱(画右边)表面裂片,纹路,褐颜色和形态结构和地质报告都一致,也可以从现在丹戎贝拉亚角崖壁尾端的岩石相片图16和17加以验证。可以断定早期英国人说炸掉二石说是花岗岩可能不属实,所以根据地质的报告整个附近地段也包挂龙牙门二石柱是属红层岩砂岩层状的沉积岩更恰当

图14 拉不拉多公园人造龙牙门二石,右罗德妻石尖端正确应朝右

图15 裕廊,巴西班让和圣淘沙地质属晚三叠纪冲积层红层岩的分布

图16 现今丹戎贝拉亚角崖壁红层岩和砂岩层(上半部洋灰加固过)  

图17 左图崖壁下半部原态放大左红层岩夹杂右砂岩层状沉积岩石

林朝华 船长                                                                 

9日11月2021年

31日12月2022年                                          

联络     电邮:limkeowwah@gmail.com   微讯号:lkwah1953, 个人网页: limkw.com

 

版权为林朝华船长所有,转载必需经过笔者之同意

Previous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Ancient Site of Singapore Dragon Tooth Gate

Next
Next

A Study of Temasek, Longyamen, Guanyu, and Lingga Island in the <Zheng He Nautical Ch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