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李为经豪宅, 妈祖与郑和像

文章: 新加坡 林朝华船长

 

满剌加国于1402年由拜里米苏拉在马来亚半岛所建立的王朝。从1405到1433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在马六甲河以西建官厂和马六甲王朝建立了特别的关系。

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侵略马六甲苏丹国,荷兰于1641年打败葡萄牙成为新的马六甲的统治者。早期中国和郑和的影响,造就了华人移民到马六甲并继承了中华文化,风俗习惯和信仰。

 

             官厂遗址中明式建筑:甲必丹李君常豪宅,

               转载陈达生博士著之书《郑和与马来亚》

==========================================================================                                                                                                                                                                   在现今官厂遗址多见到的三间甲必丹豪宅中,以第二任甲必丹李为经(即李君常)的豪宅最豪华与最古色古香。 它是明式三进四合院图1,但两旁部分寝室已转售他人,今仅存中部的前殿,中殿与后殿,成为郑和文化馆的馆舍。

 李君常,福建鹭江(即厦门)人, 生于明万历24年(1614), 清康熙27年(1688)在马六甲去世。少时受良好教育,熟读诗书。具有强烈的反清复明意识,自称逃难义士。 所以,不愿在满清政府的统治下过活,毅然飘洋过海来到马六甲,后经商成功, 成巨富儒商,博施济众,献地作华人坟场(三宝山),被荷兰殖民地政府委任为华人甲必丹,治理华人事务,成为马六甲华人侨领。马六甲青云亭内的“李公济博懋勋颂德碑“就是纪念他民服务而立的碑。其碑文如下:“公讳为经,别号君常,银同之鹭江人也,因明季国祚凔桑遂航海而南行,悬车此国,领袖澄清,保障着勋,斯土是庆,抚缓宽慈,饥溺是兢。捐金置地,泽及幽冥, 休休有容,荡荡无名, 用勒片石, 垂芳永永“。 立碑年代为1685年,即康熙24年,但碑刻上不刻康熙纪年,而刻“龙飞乙丑年“, 以示不承认清朝之意。青云亭内也有一幅他身穿明代服装的画像图2,他成巨富后建了这间件豪宅, 岭南人称大厝。

                                                                                                                                                                                                                                                                                                                                                                                                                                                                                                                                                                                                                                                                                                                                  

图1为经在马六甲17号打铁街Jalan Tukang的豪宅

图2青云亭内李为经像超过两百年

         此豪宅由于它的古老,建筑设计特别,屋顶是岭南大厝特有燕尾脊,燕尾脊是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形。屋内雕龙刻风的栋梁, 楼阁, 门匾设计等都极富丽堂皇,充份表现了主人不只是个博学之士,也是一个有权势的富商,才有雄厚的资金来建此金碧辉煌的豪宅。其实, 也因为这豪宅才引导我们进入官厂研究之门。

      屋内有口大井图3, 井口(井栏)是在殖民地时代装修的,因为它用了荷兰时代的泥砖砌成。  然而 在这泥砖底下,整个井栏(应该称井壁) 全是用古老风化了的大块花岗岩(林笔者认为应该是橙红色多孔含氧化铁的砖红岩Laterite)图4砌成。 它也是郑和时期的主要建材。 每块长二尺,宽一尺和厚八寸。 像这样设计的古井, 在官厂范围内我们发现了五口井。

       此屋的这口大井20世纪早期在马六甲颇有名气, 当旱季时其他市区的井都无法供水时此井的水还是源源不断,这里的邻居回忆从前这里有牛车来此拉水供应其他住户,这里也成为在新加坡之外的另一个牛车水。

图3天井右后方的一口大井和特窄巷可通向鸡场街

图3天井右后方的一口大井砖红岩砌成的井壁。

图4博物院内葡萄牙城堡砖红岩Laterite墙砖

1.     李君常豪宅的设计与装潢以及屋内的文物也充份突出主人效忠明朝与崇拜郑和的精神。如大殿内门楣上门眼图5,左边(朝马路)是以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与妈祖天上众诸神护航之木雕图5A,右边的门眼则有象征郑和是明朝皇帝的使者,有圣旨,王冠,玉玺及航海图等物。 这些都是皇权的象征。 李君常也明白郑和是个回教徒,不喜有人像出现, 所以在这组雕刻中,只有地图,书籍,各种动植物, 但没有人像。 殿堂中另一重要文物是“浪迹崇基”  横匾图6,刻于清康熙年间(1685)(林笔者注:康熙年代可能有误,匾上是刻乾隆乙已年应是1785年)。它表达李君常对郑和开拓海外的精神的推崇。

图5后厅左门楣上门眼

图5A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与妈祖天上众诸神护航之木雕

图6后厅内的横匾”浪迹崇基” 乾隆乙已年(1785年)

         更有趣的是大门上的一对门联图7,右联是“日月君” ,左联是“永逸臣”。门联可能是指他日夜思念明朝君主,而他则是浪迹天涯的臣子。有人认为南洋华人心目中的巨人是明成祖朱棣,所以“日月君” 之“日月“合写则成为“明”, 它影射永乐皇帝明成祖,“永逸臣”则暗指他是永乐的臣子。 “”与“乐“同义。

 图7   17号大屋前大门上的一对门联,右是“日月君” 左是“永逸臣

    2004年的一天早上,马六甲华社华教先锋95岁高龄的沈慕羽,在其儿子沈墨

义的陪同下到来参观,笔者也在场。 当他步出豪宅时,向左邻右舍打听李伯伯的

下落。据他说因为小时候他经常在此殿前玩, 经常见到李伯伯。 以两老当时的年龄来计算(李伯伯80岁,沈老10岁),160年前的屋主的李伯伯可能是李君常的后裔吧。

 

    因此, 我们相当肯定这一豪宅是李君常的故居。 所以,郑和文化馆特别把大殿中的左厢房布置成李君常纪念堂, 展示原豪宅的文物。

=====================================================

 

               李为经(李君常)供奉过的妈祖与郑和像

神像原有的位置

2022年10月1日我在李为经的豪宅(闽南人称屋为厝,此屋应该称大厝)里考察时,陈达生博士带我到后厅上的三楼(他后加高的楼阁) 参观挂了一块刻了“妈祖宫”横匾(也是陈博士后来新定制的)的小厅内图8,内供奉的主要五尊非常老的木雕神像, 即是妈祖和她的左护卫千里眼,右顺风耳, 郑和与福德正神。

 

林默民间称妈祖(960-987年)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妈祖婆、姑婆嫲等,生活於北宋時期之興化軍莆田縣湄洲島,是被宋元明清各朝代皇帝被赐封最多封号的神祇。她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海洋女神,有關信仰从湄洲島,擴及於沿海之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膠東半島、天津等地區,也被傳至臺灣琉球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她是各代海上水手和郑和下西洋艇队的海上守护神。

 

李为经做为明朝的遗民,郑和在马六甲的伟迹对他来说影响深大和怀念,之前屋内的装饰还有前厅方挂了一横匾“海国文明”可以说明,对妈祖和郑和的精神是极其尊敬和崇拜, 很自然这二位成为他旧厝里主要供奉膜拜的家神。

图8三楼里的妈祖,千里眼,顺风耳,郑和, 福德正神

娘惹镂雕木神台

这五尊神像 排成一字形,供在一张高和窄长黑漆铁力木神台图9,其四面的面板(牙条)有镂空的夔龙, 底下配上一张比较矮和短的四方拜天公神时用的天公卓,拜完天公旦(正月初九)后,四方桌一半收入长台以下以节省空间, 这是马六甲娘惹或福建人的习俗,家里一般上都备有此类的神台和桌,多数刻有夸张深浮雕和镂空雕夔龙卷纹,常贴上金箔,是值得保留古朴实用性装饰古家私。

根据新加坡李小姐“金隆成”号第三代古木家私修复老板的看法:图9神台和桌:特点是长台面板(牙条)直而无弧线,四面都有深的镂空的夔龙。龙体形相比较粗犷和线条简单,尤其底下方桌无雕饰。而且髹上黑漆无贴金箔类似明式家私。这台桌的年代更接近明末清初。看细密的木纹和坚硬的板面不像楠木(楠木的纹宽木软),李小姐和笔者都认为是铁力木。

 

                    图9李为经豪宅供妈祖等神像明末清初镂空大夔龙神台和天公神方卓正面

图9李为经豪宅供妈祖等神像明末清初镂空大夔龙神台和天公神方卓右侧面

图9A源自陈金声(1805-1864)旧屋直面板镂雕夔龙黑神台和桌,马六甲福礼客栈藏

图  9B 源自砂劳越甲必丹清末楠木弧线面板雕夔龙棕漆贴金神台和桌, 马六甲福礼客栈藏

另一类比较晚如供奉在马六甲的“勇全殿”楠木神台图9C,庙创建之年代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光绪三十一年1893年迁建在万怡力街的庙宇, 此供奉王爷神庙的大神台(长约2.1米)特点面板(牙条)呈弧线,只有前和两边面板有镂空雕刻,夔龙体形相比较小更复杂和加上方一层卷草纹,大部分髹上棕或红漆并贴上金箔。李小姐认为这类图9D神台更接近清末。

图9C六甲 “勇全殿“ 清末楠木棕色镂雕神桌约2米长              

9D在新加坡清末楠木镂雕红漆贴金神台和桌长2.1长高1.2米

笔者曾经拥有一过套娘惹大神台和卓图9D,据说是来自新加坡乌节路一家娘惹私人博物馆之展物。大长神台,特点面板(牙条)呈弧线,只有前和两边面板有镂空雕刻,夔龙和卷草纹非常繁琐,全体髹上红漆并贴上金箔,底下配上一张四方天公桌类似长台的装饰。 整体给人的感觉硕大金碧辉煌的古家私佳作, 年代应该是清末。这些大神台和桌都是岭南工之作,古时就海运到东南亚。

 

根据“马六甲艺术品商店”四十年经营古董家私的崔老板的说法,一般髹上红或棕色漆并贴金箔的楠木神台是置放在前厅供神明之用, 上黑漆的楠木神台是置放在后厅供祖先神主牌之用。

 

当陈博士购买了这栋老屋时,这五尊老木神像和铁力木老神台桌原来就供奉和摆设在这正厅(后厅)的正位上图10。在装修后陈博士就把这些神像移到三楼的“妈祖宫”里。

       图10神像和铁力木老神桌原来就供奉在后厅“浪迹荣基”匾之下的正位

神像的原有老态

2022年当笔者初见到这些稀有重要的古文物时, 凭着收藏的老习惯就立即很详细的前后左右上下都把这些神像个别拍了照。这成为了重要的原来老的状况以供后来的研究和记录之用。五尊神像基本长期都受祭拜香烛薰到黝黑斑驳,一半以上的打底泥,外漆,粉雕和贴金箔已脱落。

 

神像的制作工艺

(1)   妈祖坐像图11

粉雕漆贴金箔檀木坐像宽18 深18高33.6公分1.54公斤。是整块木雕成,底的横切面颜色偏灰黑, 年轮比较密集木质硬实,重量更接近比重0.9-1.0比较重的檀木图12,底圆木受到虫蛀已千疮百孔。 以按金箔和粉線彩繪粧佛,脸型接近世俗女性的温婉秀丽庄重而慈悲,从残留臉的漆色应是粉红,頭戴冕冠,耳旁飾有鳳翅,身穿红色蟒袍,腹下束腰帶,胸前有看帶,雙肘平靠於扶手,左手掌朝上,端坐於圈背椅,但和一般的神像不同的是背部不靠在圈背上而是隔开有一段距离,这使雕工更多和复杂,雙足穿红皂靴踏於踏几上。在木上用深雕出袍上的皱褶線條流暢生動。

图11 2022年时妈祖像的旧貌前

图11 2022年时妈祖像的旧貌右

图11 2022年时妈祖像的旧貌后

                        图12 2022年时妈祖像的底圆木旧貌

(2)   千里眼立像(妈祖之左护卫)图13

手千里眼(妈祖之左护卫)粉雕漆贴金檀木雕立像宽11.6 深11.6高25公分0.44公斤.

千里眼和顺凤耳是中国神话及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仙之一,在明代神妖小说《西游记》的记载中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两员神将。在《封神演义》之中,商纣王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叫高明,一个叫高觉。高明眼观千里,人称千里眼 ,高觉能听到很远声音人称顺风耳。这两个人原是棋盘山上的桃精和柳鬼有很多妖术  。后被妈祖降收成左右护卫。千里眼身躯瘦削,神怪面部表情夸张露獠牙非常人之相,手和足都戴环,右足在前湾膝左足摆在其后身躯向前倾,左臂举高在头上在远眺,右臂下垂手似握一长戟但已失,头额头中长单一短角,身上娟带已失,身穿短衫胸前打一蝴蝶节,露出部分胸和肚子,穿长裤露出光脚。头,胸,双臂和足髹蓝漆,衣裤贴上金箔。 肌肉结实有动感显得威武有劲。

 

 

  (3)顺凤耳立像(妈祖之右护卫)图14

漆贴金檀木粉雕立像宽11.6 深11.6高25.2公分0.52公斤。大体上装饰和造型同千里眼相似,但顺风耳左足在前右足摆在其后身躯向前倾,右臂举高在右耳边在听远,左臂下垂手似握一长矛但已失,头额头两边长一对短角,头,胸 ,双臂和足髹红漆,衣裤贴上金箔。 肌肉结实有动感显得威武有劲。

 

               图13 2022年时千里眼像的旧貌

图14 2022年时顺风耳像的旧貌

(4)郑和坐像图15

漆贴金木雕坐像暂定为檀木, 因年代久木已无香味,从浅土黄橙色相对不坚硬的木质,比较疏的年轮和轻重量可能更接近重0.42-5.4的樟木 。宽11.8 深9.3高20公分 0.52公斤。 身躯有点短胖 ,精湛的刻工在脸型上端庄显得有威严,没长胡子的美男子。以按金箔和粉線繪粧佛,頭戴的是典型郑和形象的三山帽前有串钉纹,蟒袍右衽(也就是将左前襟掩向右将右襟掩覆于内), 蟒袍原来颜色可能是红漆或是按金箔必需先上的红底漆,腹下束玉腰帶,胸前有看帶,雙肘平靠於扶手,左手掌朝上,端坐於圈背椅,雙足穿红皂靴踏於踏几上。在蟒袍上深雕出皱褶線條流暢生動。

 

                                         图15  2022年时郑和坐像的旧貌 前面

                                         图15  2022年时郑和坐像的旧貌 后面

                                         图15  2022年时郑和坐像的旧貌 底部

(5)福德正神坐像图16

也称土地公,大伯公,漆贴金箔檀木雕立像。宽16深11高25.3公分 

 0.90公斤, 身躯有点短胖,眯眼大鼻子蓄长须,身穿长袍戴腰带前有下垂二系巾,头戴类似高桶苏东坡巾帽但是筒圆形,端坐於圈背椅,雙肘平靠於扶手,雙足踏於踏几上。袍上没雕刻皱褶纹比较朴素简单。长袍戴腰带前有下垂二系巾。

图16  2022年时福德正神坐像的旧貌 前面

图16  2022年时福德正神坐像的旧貌 背部

雕塑工艺,流派和制作地

根据原来状况,基本工艺的漆雕,贴金箔和造型可以确定是闽南的工艺无疑,

但闽南佛像雕塑有两派:

(1)泉州派漆线雕是用精细的漆线,它是用桐油、大漆、砖粉搓捻制成细如发丝的线条,在神像身上堆成各种浮凸的图案,上颜色漆然后贴饰金箔。泉州派体形比例圓潤飽滿(胖矮)。

 

(2)福州派漆粉雕(沥粉)工艺, 以软细泥填装在长袋子里前端有硬细嘴,用手挤袋子在神像身上堆成各种浮凸的图案,上颜色漆然后贴饰金箔。 福州派体形細長身比较接近人体比例。

 

根据留下的旧相片:妈祖和两护卫身修长, 身躯是头高的八倍, 妈祖左肩上较扁浮卷云线接近福州派粉雕(非线雕的圆切面的线)图17。郑和的身躯是头高的七倍和帽前上的串钉点图18。  笔者的观点妈祖和护卫身和头的高比例,粉雕[KL1] 的手法,还有湄洲岛靠近福州是福州派的机会更高些。郑和派身的比例和粉雕的手法是福州派但不十分的确定。福德正神身矮胖躯是头高的六倍更接近是泉州派。

图17妈祖左肩上较扁的浮卷云的粉雕线

图18和帽前上的串钉点的粉雕点

神像的制作年代

(一)               李为经身处的朝代

李为经和他的女婿曾其禄多从事福建海贸事业, 崇祯十七年(1644)明灭亡,李氏族谱记载 1644年他携带南明妻子徐惜娘渡海迁移到马六甲。如果这些妈祖和护卫神像是他随身从中国带来,会是接近1644年或制作于更早到明末的朝代。

 

(二)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藏木雕天上圣母像(妈祖) 图19

 标明历史分期:1683-1895(清代), 在冕冠,耳饰凤翅,双手势和后发髻都极其和李为经的妈祖接近。

图19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藏天上圣母木雕像 长13.2宽11.1x高23.6cm,重 648克

图19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藏天上圣母木雕像 长13.2宽11.1x高23.6cm,重 648克 右面

图19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藏天上圣母木雕像 长13.2宽11.1x高23.6cm,重 648克 后面

 

(三)                    明代黄花梨圈椅

李为经妈祖的圈椅雕刻非常细致图20,它靠背板上部海棠形与下部镂空和2015年佳士得拍卖明代17世纪黄花梨四张圈椅(968万美元成交)图21一样。它也和上海博物馆明代黄花梨圈椅图22靠背板上的角牙“S”字形镂空与劵口牙子的大挂号(花挂号)边都一致。说明李为经妈祖的圈椅是根据明代高贵的黄花梨家俱的型式雕出的

图20李为经妈祖的圈椅雕刻

图21佳士得拍卖明代17世纪黄花梨圈椅 

图22上海博物馆明黄花梨靠背角牙圈椅

(四)    岁月的痕迹

从三尊一组的妈祖和护卫被香火熏黑,表面剥落的漆金箔超过一半的程度,底部木黝黑的烟熏和严重虫蛀孔, 是属家神而非庙里更多信徒的祭拜熏陶黑程度在年代上要更久,和一般民国百年见到的神像相比要更古老或古朴。这些种种老迹象可以相当有把握一眼看出它们最少有两百年以上或更老的年龄。

 

(五)碳14年代鉴定

2023年从妈祖神像靠木底圆中心部钻孔采取的一个木样本图23, 送到台湾做碳14年代鉴定,鉴定报告图24测定结果是230年+74年=304年+/-60年误差,如果是 304年+60年就等于364年, 或2024-364年=1660年的康熙年代。

图23妈祖神像底钻孔采木样本径8深6mm

图24 马六甲妈祖神像碳14年代鉴定报告

总结神像制作年代: 

妈祖和两护卫

是以同样的木料,在老损,老化和包浆程度都一致,说明它们是在同一个时候造的一组相关的木像。从以上五点有力的证据笔者的看法应把制造供置年代断定为清朝早期的康熙,也许会更早的明末制造但机会小。

 

郑和坐像

蟒袍,玉带, 看带,衣襟和双手式同一件明朝文昌帝君木雕神像图25的特征相比是属明代的风格,无胡须还有戴的三山帽是郑和特有形象,再加上木雕上熏黑,漆剥落和班驳的程度, 笔者断定为清早期时所制造供置的, 也许会更早的明末制造但机会小。

图25笔者藏明朝文昌帝君漆贴金箔木雕神像高37公分 林朝华藏

福德正神坐像

从木雕上的熏黑,漆剥落和班驳的程度, 还有类似台湾国立博物馆藏相似福德正神的巾帽,长袍戴腰带前有下垂二系巾,笔者断定大约为清朝时期时所制造供置的。

 

 

2023年旧神像重新粧佛

民间老神佛像年代久了因烟熏黑,漆剥落和虫蛀,供奉者或庙会叫人重新修复称为重新粧佛,修完后会亮丽如新。这和博物馆对老神像的修复尽量保持岁月的旧貌和状况是不一样的。2023年陈博士的李为经旧厝租给人作餐饮生意之用,租户在没得到陈博士的同意下把这五尊神像叫人重新粧佛。这次的重新粧佛后使这些神像超百年文物的旧痕迹和相貌灾难性的完全抹去,几乎成新制的一样图26。                     

图26  2023年五尊神像错误的重新粧佛后的全新面貌

旧神像回复旧貌的修复

2023五尊神像错误的重新粧佛后,陈博士在马六甲寻找人把它们恢复到旧的原貌,找了那里的老粧佛店都没人有把握也不愿接下这工作,向中国那里询问也没结果。

笔者多年收藏旧铜和旧木雕塑有些旧修复的工作经验。对这些可能已被破坏旧神相,在新漆的遮盖下是否还有保留或能恢复原有的旧木皮壳,粉雕,漆,金箔和装饰没有很大的把握。但是为了保护这马六甲文物笔者就决定接下了这修复的挑战。

2024 年9月这五尊神像从马六甲转移到新加坡以便开始修复。

 

2023年重新粧佛

·       相当部分的旧粧佛的底泥,漆,粉雕和金箔在重新粧佛时已被去除而无法还原

·       2023年重新粧佛时修佛工对已失去的部分如手用石膏修补上(最后还是保留下来)

 

2024回复旧貌的修复要点

·       妈祖冠的左凤翅用酸枝木雕刻补上, 左脸颊脱落底泥补上。

 

·       完全不用化学剂或脱漆剂以避免损坏原来旧的粧佛。

 

·       2023重新粧佛时用的漆有无光漆(non gloss paint)和高光漆(high gloss paint)都是非水溶性,尤其高光漆非常坚硬有如珐琅漆(enamel paint), 只能用细铁或铜刷破除硬壳膜,用薄刀片和多种特别细工具一点一滴,时常还要借用放大镜把所有的新漆剔除,又要避免破坏或一起撕出紧粘在下面的旧漆, 粉雕,金箔是不易的,工作要非常细心很慢的步骤和花长时间。

 

·       2022年相片原来只剩少过一半残留的旧粧佛, 2023年的重新粧佛时庆幸粧佛工匠只把部分但没把旧的粧佛完全去除掉,在这次2024年的修复后发现,最后还有剩下少过两到三成旧的粧佛保留下来。

 

·       完全剔除新漆后雕木像表面显得有点粉和干涩状,还需要另一步骤要用毛刷和布的处理, 把漆,金箔和老木皮壳的包浆和老态提升,但不会有一丝新的感觉,就是要尽量做到以“修旧如旧”的方式修复。

 

·       原本估计修复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但因没遇到更多无法意料到的棘手新难题,在连续不断一个多月的全日工作后才把这修复的任务圆满完成。

 

2024年神像修复后的状况

笔者修复后虽然无法完全保存2022年的全旧相貌,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神像现在的状况比2022年还没修复时的严重烟熏感觉更舒服,保留下的陈旧更好看如以下的详细像片:

马六甲郑和博物馆妈祖像 Malacca Zhenghe Museum  Mazhu

图26  2024年妈祖像修复后前照

图27  2024年妈祖像修复后左照

 

图28  2024年妈祖像修复后背照

图29  2024年妈祖像修复后右照

图30  2024年妈祖像修复后右前照

图31  2024年妈祖像修复后上半身照

      图32  2024年千里眼像修复后前照

图33  2024年千里眼像修复后右照

图34  2024年千里眼像修复后背照   

图35  2024年千里眼像修复后左照

 

图36 2024年顺风耳像修复后前照

图37 2024年顺风耳像修复后左照

         图38 2024年顺风耳像修复后背照       

图39 2024年顺风耳像修复后右照

图40 2024年郑和像修复后前照   

图41 2024年郑和像修复后右照

图42 2024年郑和像修复后背照

图43 2024年郑和像修复后左照

图44 2024年郑和像修复后左前照

图45 2024年郑和像修复后半身照

图46 2024年福德正神像修复后前照

图47 2024年福德正神像修复后右照

图48 2024年福德正神像修复后背照

图49 2024年福德正神像修复后左照

 

图50    李为经五尊神像修复旧貌后 2025年在马六甲郑和博物馆的新展示

文章:新加坡林朝华船长 12日2月2025年作。       

多年服务于埃克森美孚,担任过马六甲海峡超级油槽船导航顾问,港务船长,租船顾问。现已退休

新加披盆景与赏石协会 会长

国际郑和协会(新加坡)副秘书

紫砂盆器专业委员会(中国)副主任

承办过大型古董拍卖

古董收藏  研究网页 https://www.limkw.com

Next
Next

郑和船队的青花茶杯